金秋时节,漫步英德连樟村示范样板区,荷木、铁冬青、黑木相思、闽楠等林木迎风而立,入眼仍是一片郁郁葱葱。今年3月,广东省政府参事室赴英德开展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调研工作,对英德市连樟样板区生态示范点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赞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绿美英德。
自开展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以来,英德市始终把全面提升绿美广东“六大行动”、推深做实林长制作为工作重点,推动全域增绿、林长增效、林改增富。
截至目前,英德有森林面积582.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8.88%,森林蓄积量超2500万立方米,大樟坑连樟段小微湿地示范点入选广东省首批小微湿地示范点名录,连樟村获评广东省林长绿美园,取得2023年“绿美广东竞风华”清远赛区第一、全省十强的优异成绩,实现英德林业的跨越式发展。
精准提升
林分质量绽新颜
从开春种下,仅五个多月的时间,白沙镇双星村委上圳华村低质低效林分改造项目作业小班的14000株苗木已普遍长高30厘米以上,山杜英、樟树、荷木和铁冬青等苗木正茁壮成长,长势喜人。这是英德因地制宜开展山上造林工程的一个缩影。
“种树讲究时节,因此我们严密组织人力物力,抢抓林时推进造林施工,顺利在雨水季节完成种植任务。”英德市林业局营林股负责人潘炜基介绍,为提高造林成效,他们组织力量在今年8月份实施了除草、松土、扩穴、追肥等抚育措施,有效促进幼林生长,“目前,造林的树种林木生长都十分旺盛,长势良好。”不久前,经林业技术人员调查验收,该处林分存活率高,林木长势好,造林成效较优,达到了预期绩效目标。
据了解,今年2月8日,英德市发布第一号林长令,就做好英德全市2024年造林绿化前期工作进行系统谋划。开春以来,英德市林业局组织各有关镇街抢抓造林黄金期,开展造林绿化工作,全力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英德样板。
在植树造林期间,英德市坚持“宜造则造、宜抚则抚、宜封则封”的原则,统筹安排空间布局,逐步将原有低质低效林改造成阔叶混交林。据统计,截至目前,英德全市已完成人工造林2000亩,低质低效林分改造39320亩,封山育林3040亩,森林抚育52500亩。完成新造林抚育12651亩,落实专项经费3383万元。
此外,英德市林业局为全市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购买古树名木公众责任险,承保登记在册古树名木导致第三者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推动古树名木“应保尽保”;对登记在册的700株古树名木及46株古树后续资源加强巡护并建立健康巡查档案;积极发动全社会参与古树名木认养认管,已有9株古树名木被认养并挂牌管理。
与此同时,英德在国道106、省道292等道路沿线完成绿色通道提升种植苗木8.42万株。其中,在国道106线英德段打造绿美公路25.176公里。在北江、铁路、国道等主要干道两侧一公里范围林地完成低质低效林分改造2000亩,因地制宜推动绿色通道品质提升。
通过在林分优化、森林抚育等各类项目用地规划上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原则,英德着力构建了多层次、多树种、多功能和多效益的乡土阔叶树为主的森林群落,解决了树种单一、林分质量不高等问题,有效实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
以点带面
县镇村绿化谱新篇
走进连江口镇连樟村绿美示范点,远眺是群山茂林,近观是繁花似锦。步入村中,一棵棵铁冬青、红锥、闽楠等乡土阔叶树种错落有致,满目青翠,呈现一幅山、水、城与人和谐相融的画卷。“我们就像住在景区一样。”连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陆飞红说,在不久前的“十一”黄金周,不少游客还到连樟小微湿地绿美古驿道等地进行打卡拍照。
连樟村林长绿美园。
据悉,2023年以来,英德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中心,大力营造“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绿美城乡人居环境。围绕“四旁”“五边”种下新绿超40万株,建设“四小园”10511个,创建美丽庭院567户。同时,依托绿美英德技术服务团队,举办绿化技术培训28场,围绕重点提升植绿水平内容培训镇村组干部3200多人。派出技术团队下沉指导297人次,以行政村(社区)为单位实行三级网格管护管理,推动形成“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管护机制。
此外,英德市通过统筹县、镇、村三级通过活动共办、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等方式开展系列爱绿宣传发动,推出乡村绿化精品课程进校园和“我为英德添点绿”等系列主题课,积极开展绿美科普公益集市和摄影比赛等活动。今年以来组织开展48场大型义务植树植竹活动,超4万人次参与,种下新绿约29万株。
英德还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印发倡议书鼓励全社会通过慈善途径共建绿美英德。目前,收到绿美英德捐款超148万元,以全民爱绿植绿护绿擦亮“生态底色”。
长治长效
林长引领建新功
每年10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是森林的特别防护期,近年来,英德以林长制为引领,坚持“包山头、守路口、盯重点、打早小”,有效降低森林火灾发生的危险。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系列宣传活动77场次,派发宣传资料(物品)22.9万余份;通过市领导电视公开讲话、森林防火彩铃、融媒体宣传等形式,实现宣传引导的全覆盖,结合智能宣教哨卫的预警监控,进入林区人员的宣传教育,森林火灾安全扑救的指导培训,切实提升森林火灾安全防范水平;筹措使用各项资金120多万元,为全市护林员和半专业队伍采购发放防灭火装备物资及时排查消除隐患,组织开展消除神坛社庙森林火灾隐患、森林火险隐患排查“五清”专项行动,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防灭火能力。
自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英德建立了党政同责、一把手负总责的市、镇、村三级林长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构建了以“一长三员”为主干的森林资源源头管理架构,对英德全市森林资源实行网格化管理,在全域增绿、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灾害防控等方面成效显著。
2024年以来,英德全市共设立林长1371人,“三员”1753名,各级林长开展巡查11465次,护林员开展巡查326687次,贯通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到人”的林长制责任体系。英德市级林长统筹协调林业保护和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中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切实打通堵点、消除痛点,加快研究制定造林绿化、林权管理、林业产业等方面的政策举措,巩固和拓展改革成果。
同时,英德建立7项林长制配套制度,建立健全“林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司法局局长”“林长+校长”等机制,创新建立“产业林长”管理制度,形成以“1+N”的制度体系,推动解决资金、用地等重点难点问题,有效抓实林长履职。
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面,英德市高度重视,压实各级政府防治主体责任并做好防治的技术指导工作,确保绩效承包、飞机防治、秋季普查等各项防治工作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已完成松材线虫病飞防面积2.18万亩,压减面积0.3万亩;购买防治药物发放至各镇(街)并指导开展防治,防治林地红火蚁500亩;防治薇甘菊发生面积500亩。
先行先试
打造“林改”新引擎
长期以来,集体林地分散、管理粗放、技术落后等问题是制约林业发展和村民收入增长的突出难题。
作为广东省先行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的县市之一,英德市积极完善产权制度,深化推动集体林地“三权分置”,即落实所有权,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稳定承包权,保持集体林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放活集体林地经营权,确保林地经营权可以依法流转和再流转。此政策让林农真正吃下了“定心丸”,有效激活了集体林发展潜力,推动了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为此,英德探索“国有林场+集体林”联营共建模式和“政企村”联合发展模式,让林地由分散变集中、零碎变连片,促“小山”变“大山”,逐步实现“林地增效、林农增收、集体收益、公司发展”的多赢局面。
通过“国有林场+集体林”联营共建模式,英德林场与邻近村委联营的林地面积达52061亩,涉及东华、望埠、大站、连江口4个乡镇。联营部分的林地经营模式是村民小组出林地,林场负责经营,扣除经营成本后,按比例双方各占50%的净利润。从经营收入来看,除去经营成本,今年公益林联营村小组可收入每亩22元。商品林方面,以2020年黄岗片林地为例,村小组净利润分成收入每亩46元。
英德还以“政企村”模式招商引资了一批优质林业企业,通过企业建设商品林规模种植木材基地,将闲置、经济价值低的山地盘活,解决林地细碎化、经营分散等问题,推进林业产业的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全市通过以点带面,实现规模经营的三家企业流转林地面积达到20万亩,改善地方环境生态,提高森林蓄积量和覆盖率,增加当地村民收益及就业机会。
同时,英德还积极探索“林权入股+利润分成”模式,村集体以林地资源入股,合作经营林业产业发展,企业与村集体形成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以金清远丰产林(纸材)基地有限公司与林地权属方合作经营造林为例,采伐前造林抚育由企业投入,扣除采伐成本后,按照林木利润的22%给予林地权属方。另外,村委、林业站、镇政府等分成占比8%,并直接带动就业人数达120人,间接带动村民就业2000人次。
沙口镇高桥村委长江坝村小组便是受益的村子之一。该村小组与金清远丰产林(纸材)基地有限公司合作营林2100亩。2014年造林,2024年采伐,村小组分成收益约300万元,折合租金每年每亩142元,远远高于当地租金价格水平,为民实惠创福利。
绿富同兴
产业发展拓新路
眼下,英德下太镇高洞村4000余亩的油茶果进入采摘期,英德宏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提前聘请上百名当地村民,霜降后立即开采。该公司在连樟样板区内的下太镇高洞村、连江口镇连樟村等地种植了7000多亩的油茶,每年产值超1000万元。
英德市下太镇高洞村油茶果迎来采摘期。
“这些林地原本只是一些残次林,经济效益低,公司通过流转承包后,帮助当地村社区集体收入增收十多万元。”该公司负责人介绍。
这得益于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既明晰了产权关系,保障了农民集体、承包农户和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又减少因产权不清而产生的纠纷,同时促进林地流转,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助于林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麻竹笋是英德重点打造的百亿级农业产业之一,也是英德富民支柱产业。在“两山”理念的引领下,英德结合当地特色麻竹笋产业,探索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西牛镇小湾塘面村小组一向有种植麻竹笋的传统,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麻竹笋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小湾村相关负责人曾武军说,近年来,村里通过盘活大量撂荒地、林地,一改曾经的村容村貌,实现以生态富民。“如在塘面小组打造1200亩的麻竹笋种植示范基地,由村中11户人通过竞标方式承包种植,每户种植面积超过50亩。每年能为村集体增加收入超过24万元,带动农户收入超过420万元。”
植竹添绿是英德市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的一大特色。2023年以来,英德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全市干部职工开展大型义务植竹活动,一株株小竹苗掀起“植竹增绿、植竹生金”热潮。英德还结合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鼓励村民在“四旁”“五边”开展“见缝插竹”“全域植竹”和鼓励开“荒”种竹,盘活一批宜林荒山和低质低效林。
“目前,我们全市麻竹笋种植面积已扩大至85.91万亩,预计麻竹笋整体产量近150万吨,同比增长20%,有望实现产值突破百亿元。”英德市林业局保护发展股负责人谢志彬介绍,清远和英德两级市政府均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市、县两级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了西牛麻竹笋产业发展规划和创百亿产业实施方案,为麻竹笋产业发展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线实践
科学育种 接续扮靓绿美广东
走进英德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内的火炬松国家级良种基地和木荷省级良种基地,一畦畦整齐划一的青翠苗木展现眼前,一棵棵嫁接完成的小松苗抽出嫩芽,茁壮成长。
“第二代火炬松,是我们所历经四十多年选育出来的脂材两用品种,是重点培养的好苗子,也是我们所打造省级保障性苗圃的底气之一。”英德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许金文说。
作为国家级火炬松良种基地,英德林科所有着自己的一套“育种经”。在开花时节,利用鼓风机为火炬松林木实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传粉受精率;做好林木树体管理,依据结实期不同特点,采取纠正偏冠、截顶等措施,控制种子园树高,保障采种安全,同时提高种子生产效率;采用自然晾晒与人工烘干相结合的措施,将种子含水量稳定控制在10%以下……一颗颗优质良种,不断孕育而生,为进一步打造辐射粤北的种苗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依托资源和技术优势,英德林科所培育了以桢楠、火力楠、木荷、山杜英、枫香、樟树、铁冬青为主的乡土阔叶树种。2024年,已完成英德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保障性苗木157万株出圃任务,同时也完成了2025年保障性苗木180万株的培育任务。
“接下来,我们将整合现有育苗空地60亩,计划为2026年培育苗木150万株,有力保障后续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项目用苗需求。”许金文介绍。
采写:记者 钟履双 通讯员 英德市林业局 英德市林长办
编辑:田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