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区全域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高规格谋篇布局 打造大湾区“小清新”

查看

清远长隆项目开业在即,如何接住这一“泼天流量”,是对周边区域各项工作的一次大考。

作为清远市两大市辖区之一,清新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地处环大湾区第一圈层,全域被纳入广州都市圈范围。此外,距离清远长隆项目约35公里,位于旅游项目辐射和覆盖的范围之内。

为更好地承载大湾区游客资源,清新区坚持高规格谋篇布局,绘好全域农文康旅发展蓝图,出台《清远市清新区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实施方案》及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明晰发展思路,明确工作重点,通过全面整合资源力量、推动相关项目加快落地建设等,共同探索清新农文康旅融合发展路径。

“要全域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清新精品农文旅融合发展先行区。”据清新方面介绍,目前全区围绕交通配套、农业产业、文化赋能、产业融合等多个领域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不断走深走实,让市区景区资源串珠成线、连线成片,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的农文旅空间发展格局,打造属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小清新”。

●交通先行

缩短“旅游半径” 让更多景区“串珠成链”

清新漂流。记者 邱炜民 摄(资料图) 邱炜民 摄(资料图) 邱炜民 摄(资料图) 邱炜民 摄(资料图) 邱炜民 摄(资料图) 邱炜民 摄(资料图)

清新漂流。记者 邱炜民 摄(资料图)

沿清远长隆项目所在地驱车北上,约40公里便来到位于清新区的4A级景区古龙峡原生态旅游区。2023年,该景区全年游客接待量达到165万人次,但在旅游高峰时容易出现拥堵、缓行等现象。

为改善古龙峡景区交通拥堵问题,同时配合做好古龙峡景区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工作,清新区交通运输部门正加快推进国道107线清新区三坑滩路段的升级改造工程。该项目自2023年动工以来,目前已进入尾声。

进入11月,避开旅游高峰时段的三坑滩路段的升级改造工程再次进入提速阶段。“升级改造项目包括国道107线改造段路基路面拓宽、平面交叉、拆除重建三坑滩桥、古龙峡景区出入口处新建景区道路及景区接国道107线匝道等,项目总投资达到4900多万元。”清新交通运输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整个升级改造项目于2025年上半年完工,届时从大湾区以及长隆方向的游客前往景区将会更加便捷。

除了缩短清新、清城两区之间的“旅游半径”之外,清新对区内多个交通道路进行升级改造,让各区域内的大小景区“串珠成链”,打造一批具有清新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以南北向为例,清新重点谋划国道107全线黑底化改造,串联起太和、龙颈、禾云、浸潭、石潭五个乡镇农文旅项目。以东西向为例,省道354线清新太和至三坑段改建工程也取得新进展,项目完工后将促进飞水、太平、山塘、三坑沿线地区旅游发展。

今年10月又有好消息传来,作为清花高速项目的关键控制性工程,清花高速北江特大桥5号索塔上横梁全部浇筑完成,项目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清花高速在清新区太和镇设五星枢纽互通与汕湛高速相接,紧靠定位“国际温泉小镇”的三坑镇;向南经赤坭镇、炭步镇连入广州花都,是粤港澳大湾区游客直抵清新的又一条高速要道。打卡地图不难发现,清远市区范围的旅游“黄金三角”正初见雏形。据清远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清新南部片区的旅游资源与清远长隆、北江呈现一个三角布局,而交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

●以农为基

整合万亩田园 打造湾北最大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

近日,清新区2024年中央财政水稻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创建项目千亩示范片和百亩攻关示范片测产现场会在山塘镇举行。省、市、区农业专家组深入田间地头,对示范片田块进行实产抽测、校磅称重。结果显示,此次测产平均亩产湿谷818.15公斤(折算干谷695.42公斤)的数据,创下了清新区近年以来水稻测产的最佳成绩。

“清新区是农业大镇,丝苗米等农业产业也进一步夯实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产业基础。”源自清新农业部门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区晚造播种丝苗米面积达30.12万亩,得益于诸多技术的推广带来水稻亩产提升不断突破,饱满的稻穗铺满田野,轰鸣的机械穿梭在田间,处处勾画出一派丰收的景象。

“更为难得的是,清新区的耕地串联成片,是大湾区附近单一面积最大的农田项目。”在北京巅峰智业公司编制《清远市清新区太和镇万亩农田农文旅融合发展总体策划方案》中,不仅将太和、山塘等乡镇的万亩农田进行整合,还谋划打造一个湾北最大的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

作为万亩农田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的核心区,太和镇已连片整合黄冈片约9000亩耕地,并引入社会资本开展粮食种植。在白莲、新洲、五星、井塘村等地块,以“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发展模式,发展“水稻+”轮作粮食种植,打造黄冈片现代农业产业园。据太和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水稻+轮作既能助力‘五大百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连片的稻田风光,还能为打造万亩农田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奠定基础。”

连片的稻田构成风景,焕然一新的农房风貌则进一步提升观景体验。为配合做好万亩农田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各关联乡镇也充分结合乡村特色,提升农房风貌水平。在太和镇,通过统一设计样式,采取增加腰线、压顶、勾缝、上照光漆等措施完成外立面改造约122栋农房,采取清洗墙体、修复墙体、房顶重新喷漆、更换损坏、破旧铁皮等措施完成6间建筑、84个棚顶的外立面提升。在山塘镇,积极发动群众力量参与进来,在培育的典型村恒平村,两排红砖民屋换上“新装”,米色线条勾勒的窗框和点缀的腰线恰到好处,与不远处的金色稻田融入美景。

●以文铸魂

提升文化底蕴 实现文化和旅游双向赋能

2024年6月2日,广东龙颈龙舟锦标赛比赛现场。清远日报签约摄影师 伍志勇 摄 伍志勇 摄 伍志勇 摄 伍志勇 摄 伍志勇 摄 伍志勇 摄

2024年6月2日,广东龙颈龙舟锦标赛比赛现场。清远日报签约摄影师 伍志勇 摄

今年6月,清新区多地掀起一股“龙舟热度”。在龙颈镇中宿居码头,37支龙舟队伍鱼跃滨江,经由两座大桥折返。滨江上新修缮的大桥专供行人通行,成为市民、游客打卡滨江风光和龙舟赛事的观景点之一。

作为观赛观景的必经之路,龙颈镇以16公里彩虹大道、9.6公里滨江碧道和3.5公里田野绿道串联清远市清新区南药产业园、尚品德茗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茶叶生态园、中振智农科技有限公司龙颈示范基地、禾健源农业等特色节点。

“既串联了农业特色,还融入了文化底蕴。”据龙颈镇介绍,除了耳熟能详的中宿居外,龙颈还聚焦龙舟文化,将“炳溪飞龙”的故事融入旅游推介和赛事报道中。在当天的正赛中,炳水一带的村民再次组队参赛,让这个传承百年的龙舟文化故事继续在滨江上续写。

自清远市清新区———清城区南入选全省全域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以来,清新区把试点工作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激发县镇村发展活力的重要抓手,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动农文康旅融合发展。据清新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介绍,“在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农’是根基,‘文’是底蕴,要加大对地方传统文化挖掘、保护、活化、发展力度,实现文化和旅游双向赋能。”

在文化和旅游双向奔赴的道路上,清新立足“红色”“古色”和“特色”。据清新区文广旅体局介绍,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的建设进度加快,清新依托清新区红色文化资源,形成了秦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庙仔岗烈士纪念碑———陈可钰故居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打造红色旅游文化品牌。在“特色”和“古色”方面,依托清新特色寺庙和古村落文化资源,打造形成太和古洞旅游风景区-镇安古寺-凤塱围古村落-中宿居-同心窑等祈福文化乡村体验游线路等。

  11月2日,清新区委书记刘建俊在调研农文旅融合发展工作中,还前往同心窑陶瓷基地,就文化传承、文化赋能等领域与基地负责人交流探讨。在活化和发展方面,他提出要通过展销、研学、文旅、体验等形式,赋予传统产业新活力,要用文化传承带动文化创新,努力推出更多独具特色的陶瓷文创产品。

●产业融合

放大乘数效应 促进农文旅产业延链增值

“全国第一不在莫干山,不在云南大理,就在广东清远清新。”在今年的清远市旅游发展大会现场,广东省民宿发展研究院院长徐灵枝透露了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

根据统计,今年国庆期间,广东清远清新的民宿入住率排在全国第一,为什么是清新?清新文旅部门给出了答案———坚持培育乡村酒店(民宿),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24年10月19日,清新区三禾稻里民宿。记者 江元威 摄  江元威 摄  江元威 摄  江元威 摄  江元威 摄  江元威 摄 

2024年10月19日,清新区三禾稻里民宿。记者 江元威 摄 

目前,清新区坚持“政府引导、农村主体、市场运作”,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通过乡村运营推动发展民宿,逐步形成了环笔架山高品质休闲民宿、环温矿泉精品民宿、环桃花湖度假民宿等三大民宿集群。全区备案登记民宿128间,精品民宿22家,今年1-9月接待游客约40.2万人次,收入约1.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6%、20.8%。

此外,清新还不断拓展丰富农文旅发展新业态,立足当地的生态优势和资源特色,积极开发具有个性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从单一的观光型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文化等复合型产品转变,鼓励发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多元旅游业态,促进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

例如在“农业+旅游”领域,形成了桃之源、米墅和大角禾场等农业旅游点;在“体育+旅游”领域,形成了漂流、龙舟、徒步等体育休闲旅游产品,通过融合不同领域的产业优势,放大乘数效应,促进农文旅产业延链增值。

“有时候一个小的变化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据古龙峡原生态旅游区古龙酒店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定位旅游酒店的同时融入了“清新的生态优势和长寿文化”,为每间客房配置了记录有清新百岁老人故事的特色书籍《清远百岁老人档案》,受到不少老年游客的好评。

如今随着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进度加快,一些新业态、新产品也会与消费者见面,并形成具有清新特色的核心吸引力。目前,清新区范围内的四大漂流景区,在立足激情漂流的基础上,融入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和消费场景,逐步实施多样性、全季节性的旅游产品供给,持续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着力培育清新农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样本

农文旅融合让“旧村新生”

日前,一首“清远小美满”的短视频在朋友圈热播。封面的取景地便是位于清新区三坑镇的三禾稻里。在小清新的民宿内讲述小美满,背后是一个坚持农文旅融合让旧村获得新生的故事。

2024年11月1日,小朋友在清新区三坑镇成熟的稻田中体验打禾。清远日报签约摄影师 关丽熙 摄 关丽熙 摄 关丽熙 摄 关丽熙 摄 关丽熙 摄 关丽熙 摄 关丽熙 摄

2024年11月1日,小朋友在清新区三坑镇成熟的稻田中体验打禾。清远日报签约摄影师 关丽熙 摄

三和村是三坑镇安庆村下辖的自然村,随着时代的变迁,村民们陆续外出务工、经商或外迁,原本熙攘的村居逐渐没落,留下了一片独具岭南特色的建筑。

2020年初,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下,三和村“三地”资源被激活。乡村闲置资源资产全面整合,共梳理出三和村30亩闲置用地、30户旧农房,毗邻的红心村70亩耕地、鱼塘。同年底,三和村与清远市稻里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签下协议,全市首个整村改造而成的民宿项目逐步从构想照进现实。

公司负责人在打造三禾稻里民宿项目时,从农文旅融合的角度出发,定好了乡村振兴这盘大棋。“农”的角度,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独具岭南特色的建筑、闲置民房得以大规模保留,农田内的稻田景观更是直接成为项目的风景线。全日制餐厅正对着大片的稻田,坐拥大面积露台并采用全落地玻璃,宾客无论在户外或室内,都能将稻田与其背后连绵山脉的美景一览无余。稻米抽穗时,更能闻到稻谷独有的清香。

此外,在“文”的角度,民宿对17栋百年老宅进行了保护、加固和修缮,与农村风貌融为一体的“三禾书院”也让更多旅客在此找到“诗和远方”;“旅”的角度,市场化的运作让民宿项目名声在外,继2023年9月开门迎客以来,目前累计接待游客超13000人次,营业额超460万元。

三禾稻里的推出让昔日的旧村三和村迎来新生,让清新区在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上信心更足。随着“百千万工程”的实施和深入推进,将得到天时地利人和的全方位助力。对于村子而言,“天时”是赶上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和乡村运营的好时机;“地利”则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独具岭南特色的建筑、闲置民房;“人和”即为村民人心齐、有干劲,围绕乡村旅游这一路径让“沉睡资源”变“美丽经济”。


记者:樊乾

编辑:杜燕


【声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