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堂是九山半水半分田,怎样才能在这山林间蹚出产业致富的路子?”这是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多年来积极探索的头等大事。今年初,福堂镇被列入全省“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镇培育名单,紧扣2024年省市“百千万工程”工作要点,突出落实市委“六个抓”,充分发挥镇党委书记“一线施工队长”作用,设置典型镇村建设作战室,实施挂图作战。
依托良好生态发展富民兴镇产业的道路,福堂镇发展前景比以往更加清晰起来。全镇以“壮之韵·福满堂”为主题定位,以“农文旅体康融合高质量发展区、粤北地区壮族风情体验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先行地”为总体目标,让生态与发展在福堂共生共赢。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壮瑶传统风貌园。记者 江元威 摄
●特色产业 壮大发展镇域经济
近日,来自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的章家恩教授一行,来到福堂镇永丰村“稻鳝共养”基地,为永丰村“稻鳝共养”项目“把脉”,针对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鳝鱼防逃、鳝鱼防病、提高鳝鱼繁殖率及一年多养可行性等问题,专家们与项目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稻鳝共养”实现“一田双收”是福堂镇今年探索的特色生态养殖项目之一。去年,清远市委组织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村党组织书记跨村调研学习,永丰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覃忠仕前往佛冈县汤塘镇汤塘村学习稻虾养殖的技术要点。一个月的跨村调研学习结束后,覃忠仕对于产业发展思维和实践有了更深思考。受佛冈汤塘村稻虾养殖的启发,覃忠仕想到尝试稻鳝养殖。经过近一年谋划发展,在永丰村15亩农田中试点推广稻鳝养殖,投放黄鳝苗6万尾。进入水稻收割季节,15亩农田除了收获了水稻,还通过销售黄鳝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永丰村生态优势明显,依山傍水,可流转耕地近3500亩,为拓宽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路径,今年我在永丰村试点推广‘稻鳝共养’模式,实现‘一田双收’……”今年七月,覃忠仕在参加连山“百千万工程”优秀基层人才打擂比选活动时,表达了对村里的稻鳝养殖产业的信心。
与此同时,读楼村委会小拔村也发挥地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因读楼村地处高寒山区,平均海拔高度1200米,一年只能种植一造水稻,土地大半年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在福堂镇创新推进“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背景下,小拨村羊肚菌种植基地应运而生。
今年初,羊肚菌种植基地大棚里一朵朵戴着褐色“伞帽”的羊肚菌争相破土,形态壮硕饱满、长势喜人,总面积30亩的羊肚菌种植基地喜迎丰收,总产值约250万元,小拨村“冬闲田”变“致富田”,小小羊肚菌奏响春收曲。村民何松文平时在家做家务、照看小孩,小拨村羊肚菌基地建成后,她就到基地做工,“干一天100多元报酬,既能照顾家里,也有了收入,非常不错,很多村民都愿意来干,尤其是妇女,活也不重。”何松文说。
除了稻鳝、羊肚菌,草珊瑚、甲鱼等一批新兴特色产业相继在福堂镇落地生根,与福堂镇传统的大肉姜产业形成一体多翼的生态产业发展格局,拓宽村民增收渠道,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融合发展 “孵”好基地兴农带旅
花园式的锦绣观澜景区、存放着精美旧家具的锦梦故居、展销学一体的锦绣学府、桑基鱼塘文化生态园、农耕文化亲子体验园……每年寒暑假期间,位于福堂镇太平村委会金龟村壮瑶风采非遗旅游区(壮瑶传统风貌园)里,都会迎来一批又一批前来采风学习的学生。
“壮瑶风貌园”是福堂镇深化“3+1”土地活化改革,打造的一个集非遗产品生产、技艺传习培训、观光研学体验的多功能空间,着力打造集“衣、食、住、学、游、购”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创意园,上百件明清时期珍贵壮锦藏品就珍藏在这。壮瑶风采锦绣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20年,社长冀麒宇是一名“95后”,也是连山壮锦织造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冀麒宇大力传承推广壮瑶织、染、绣技艺,并大胆创新,融入科技、动漫、时尚等元素,打造出“连连”和“山山”两枚可爱的吉祥物及一系列文创产品。
以棉纱为经、各色丝绒为纬,经十五道工序、编花转移、纵线牵引、如此往复、交织成锦,民族气息便跃然于经纬之间。壮瑶传统风貌园利用壮族织锦、壮族传统染织技艺开发非遗研学线路,设计研发壮锦草药香囊制作研学体验课程,与86座城市的博物馆合作开展研学活动,还走进我国港澳台校园。
壮瑶传统风貌园的建立,还通过建设非遗工作站、非遗就业工坊、研学基地形式,带动900多名农村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将独特的“指尖技艺”变为“指尖经济”,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目前壮瑶风貌园正在积极申请3A级景区评选。
在福堂镇政府旁边,一栋三层高的建筑正在装修。这是福堂镇和驻福堂镇工作队积极探索“三地活化”,投入帮扶资金进行改造提升,将原本闲置的文化中心(旧电影院)建成乡村振兴孵化基地。基地运营后将集农产品展销区、电商农耕直播、壮瑶风情展区、仓库、农具风情展区、城市会客厅、会议(培训)厅等多功能于一体,成为福堂镇的一个窗口和平台。届时福堂生产的土特产可以在此展销,合作社、农户等也可到这里参与培训。
福堂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福堂生态环境和基础产业种植,结合现有村落、良田、水系,通过对农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集生态农产品种植、壮瑶风情文化传承、农业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整治提升 美丽圩镇展新颜
原本光秃秃的道路两旁种上了绿化树木,参差不齐的街道房屋外立面进行了统一改造,被极具壮族特色元素的图案装饰一新,集市乱摆乱放问题进一步得到改善。走在福堂镇中心集市上,一个焕然一新的美丽圩镇迎面而来。
福堂镇充分挖掘和传承壮族文化,有序开展“七个一”建设,结合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风貌带。“七个一”建设有序开展,文旅特色初步彰显。其中,美丽乡镇入口通道项目已全部完工、美丽示范主街以及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已初步完成,主街人行道画线基本完成,房屋外立面空调罩正在安装,进度98%、美丽圩镇客厅建设进度达98%以上,目前功能介绍板块未上墙。绿美生态小公园项目已基本完成、美丽河道目前正在大力推进中,碧道路平石铺装,步道灯管线预埋。台阶铺砖,木纹栏杆安装,垃圾站钢结构安装。河道土方开挖回填,美化乡村道路喷漆。项目总体进度超过65%、干净整洁农贸市场项目基本完成。
全镇还积极开展“六乱”治理,改善提升人居环境,针对圩镇范围内乱摆乱卖、违规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等不文明行为进行重点整治,“三线落地”效果明显。重点抓好农村三大革命,投入5.6万余元进行提升整治。目前,“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生活垃圾收运模式持续增效;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82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85%;建成公厕80个,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100%。
找到了明确发展路径的福堂,对于未来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福堂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26年底,全镇聚焦农业、加工业、文旅等产业发展完成24个建设任务,农业、加工业、旅游产业得到增速发展,年旅游接待量达到30万人次,高质量建设一个“干净整洁、规范有序、漂亮宜居、智慧高效、便捷均等、精细长久”美丽圩镇。
到2035年底,经过十年左右接续奋斗,福堂镇发展格局将得到根本改变,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农业、加工业及文旅产业发展壮大,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年旅游接待量达到40万人次,基本建成文化旅游特色强镇。
采 写:记者 彭勇珍
通讯员:黎晓鸣
编 辑:周东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