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冈水头镇,南方电网打造出首座“南网E站”,这里集光伏电站、充电站、配电房、供电服务便民窗口及村民活动室于一体,优化了新联村800余户村民的供电用电,带来每年近万元的光伏发电收益。
当前,南方电网广东清远供电局积极融入和服务广东“百千万工程”,全面落实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持续加强电网建设,用心服务绿色可靠用电需求,促进电力服务的城乡区域均衡,勇于创新实践,为乡村振兴战略、“百千万工程”实施注入强劲动力。
清远首个“南网E站”在佛冈县水头镇新联村投入使用。通讯员供图
绿色低碳 构建现代化农村电网新貌
走进广东省清远市源潭镇新马村,家家户户蔚蓝的光伏屋顶,折射出熠熠光辉。从光伏租赁合作模式推广、智能中压网架建设到三线搭挂整治、充电桩建设、电磁厨房改造再到储能台区建设,这里构建起一张近零碳的新型农村电网。
乡道两边,整齐的智慧路灯集充电、储能、照明、5G微基站等功能于一体,可以同时为16辆新能源汽车充电,保障村民和游客绿色出行。美丽的乡村环境和便捷的设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发现这里有充电站后,我经常在节假日带上家人来附近自驾游,享受乡村悠闲时光。”在广州度假的新能源车主陈先生表示。
充电站建于“飞霞龙田”生态游项目出入口,投运6台40千瓦直流快充桩和10台7千瓦交流桩,并通过粤能投源网荷储聚合平台,完成一百户居民屋顶光伏、智慧储能系统等能源支点“路由器”的源荷互动和绿电消纳。系列创新技术实现了全村用电和日常出行的“全绿色、高可靠、零排放”整体目标。
2020年,清远供电局启动新马村综合能源试点项目,与新马村村委及村民探索建立租赁合作模式。目前,已有250户签订屋顶光伏建设合作协议,占全村总户数的近三成,并网用户198户,装机容量4780千瓦。2023年年发电量367万千瓦时,满足了新马村当年347万千瓦时的全年用电量。
为提升光伏供电及消纳能力,建设美丽乡村,清远供电局还建设了“双电源‘手拉手’智能中压网架+屋顶光伏分布式能源+储能式微电网”结构的多能保障系统,开展“三线搭挂”整治,对16个自然村501处三线搭挂进行整治,使电力配套设施与乡村村容村貌相得益彰,提升了新马村的村貌颜值。新马村综合能源近零碳示范点的打造,已成为了可推广、可复制的农村近零碳实施经验。
实施“百千万工程”的目的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升乡村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乡村用好电、好用电,是农村保供电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村居幸福生活的前提。
如今,清远供电局以“头号工程”的力度加快推进新时代乡村电气化建设。建成佛冈水头镇乡村电气化试点等示范项目,推动首批7个乡村电气化示范村、19个标准化台区建成投产,形成可借鉴的案例,做好后续批次电气化示范村遴选和储备。
清远市清城区源潭镇新马村居民楼顶的光伏板,新马村是广东省首个“碳中和”新能源示范村。(资料图)
电网提质 照亮城乡万家灯火
“以往开个电磁炉都费劲,如今用电特别顺畅,几家人一起吃围桌菜,用好几个电磁炉都没问题呢!”用电质量改善后,阳山县七拱镇邓磅新村村民成火生很有感慨。今年春节前,广东首台百千瓦低压柔直配电系统,在当地正式投运。
此前,供电质量不高的问题持续困扰着邓磅新村的部分村民。面对这一棘手问题,当地供电人员“头脑风暴”后决定:在邓磅新村打造全省首个百千瓦低压柔直配电系统。
低压柔直配电系统堪称“黑科技”。相比传统新建台区,低压柔直配电系统通过自动投退无功补偿和直流远供方式解决低电压问题,实现智能化动态调整电压质量,具有建设高效、使用灵活、投资经济等优点,在践行绿色低碳理念的同时,有效解决当地低电压问题。
赶在春节前,该应用成功落地,为村民的用电提供了坚强保障。节庆期间,邓磅新村家家户户灯火通明,乡亲们用电饭煲、电磁炉、电水壶等大功率电器张罗着美味佳肴。低压柔直配电系统带来的稳定电力供应,提升了当地居民的幸福感,也为解决偏远山区低电压问题提供了“清远经验”。
如果说乡村电网建设是点亮乡村振兴之路的希望之光,那区域配网改造则是驱动区域协同发展的能源网络。今年5月,220千伏白庙(职教城)至回澜双回线路工程全面竣工投运。该工程的投运,不仅优化了负荷中心网架结构,有力提升清城电网整体供电能力和运行可靠性,还能为职教城经济圈和北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能源支撑。线路穿越多个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多数铁塔位于高山,地质多为风化岩石,施工复杂且挑战大,沿线地形复杂。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难题被逐一解决,确保项目按期完工。
当前,全省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目标推进“百千万工程”,解决乡镇急难愁盼用电问题要高效,更要高质量。今年,清远加快配网改造升级,用配网移动储能解决供电质量问题,建4个台区试点项目,统筹推进设备更新和线路治理,提升农村电网装备水平。同时,促成电网重点项目协调会,政企合力保障项目建设,完成4个项目用地报批和用林申请。此外,清远按部署完成天安智谷3.2期转供电改造、中大服装城抄表到户,实现终端用户便捷收费、智能管理,解决工业园区转供电加价问题。
工作人员走进连州富瑭食品有限公司,对其灌肠车间、风干房等关键用电设备细致“体检”,为腊味生产提供可靠的用电保障。清远连州供电局 冯华 摄
紧盯需求 客户服务满意度再提升
清远正大力发展制造业,产业园区是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和产业化推进的重要平台。
8月4日,清远高新区扬泰氟工业园区专用配电房低压柜施工与计量装置安装完成,标志着清远首个工业园区抄表到户升级改造完成。园区负责人蔡先生欣喜地表示:“抄表到户升级改造后,我们不用再上门收取电费、协调分摊电费,也不用担心设备运维、服务保障等问题,大大减轻了我们的负担!”
在广东省发改委发布工业园区转供电改造试点通知后,清远供电局积极行动。既对标广深经验,又结合本地实际,向政府建言献策,促成工业园区创新试点“政府主导+市场化经营”改造模式。
清远天安智谷科技产业园是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清城供电局对天安智谷3.2期按“黄埔模式”转供电改造,清远成为2023年广东省第三个工业园区转供电改造成功的地市。这一改造实现了企业管理成本降低、电费透明,终端用户享受红利、节省成本,达成“政、园、企”三方共赢。对于英德广德产业园、佛冈万洋众创工业房地产等增量园区,供电部门在规划阶段介入,引导按抄表到户标准建设,依需求提供接入方式,目前两个园区200余户企业已100%抄表到户。
清远长隆是清远重点项目,清远供电局创新政府出资委托“全过程监理”办电模式,通过“政、电、企”联合模式极速办电,接电时间缩短60%,设备正常运行,可满足开园后日均4万游客用电需求;广东天农食品集团是重点企业,对电力供应有特殊需求,供电部门主动上门检查设备和线路,消除安全隐患;晶澳太阳能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清远供电局和连州供电局赠送锦旗,感谢清远供电局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推动其高效开发利用……
一直以来,清远供电局大力优化用电营商环境,提升客户服务水平。积极推动“广清一体穗清直通”迭代升级。2023年与政府联合出台8份利企惠民政策,数量为历年之最。新建道路挖掘共享机制、新建预报装共享机制、健全水电气网“联席办”工作机制、优化外线行政审批流程、简化无产权用户用电报装政府审批机制等一系列的政策落地,极大地优化提升地区用电营商环境。
在2023年广东政府公共服务(供电)评价调查中,清远供电局供电服务满意度高达85.70分,连续15年保持全市行业第一,全省20个地市局中排名第9位。在广东省2023年营商环境评价结果中,清远市“获得电力”排名第12名,稳步提升2名。
供电人员对“南网E站”的供电线路进行架线。通讯员供图
一线实践 | 首个南网E站落地佛冈 绿色能源赋能乡村振兴
漫步在佛冈县水头镇新联乡村步道,你会看到南网E站上的蓝色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村民家中柴火灶改造成环保电磁炉,电动车充电桩装进了农村,四周绿树成荫……村民们享受着绿色电力带来的便捷与舒适。
作为南方电网首座“南网E站”,该站集合了智能配电房、屋顶光伏、新能源充电桩、供电服务便民窗口、村民活动室于一体,并可通过智能配电房,实践应用低压直流柔性互联、低压配网重构与自愈、低压透明台区等技术,加快推进农村电网现代化。
“南网E站”的屋顶光伏项目,是基于EOD(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理念进行光伏电站、充电站、开关房、配电房等多站融合建设典范。通过引入市场主体对整村屋顶光伏资源进行开发从而让利于民,投资建设南网E站屋顶光伏项目,并将收入无偿转入所在村委,建立了光伏收益与村集体公共服务支出之间的平衡,让“输血”变为“造血”,能长期发展下去。
这一创新模式能够实现投资企业、村委村民的互利互惠,不仅让村民享受到了绿色能源带来的便利,还通过光伏收益补贴村委的污水处理、路灯照明及电动单车充电等费用,有效改善了乡村人居环境,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优势,具备极高的可复制推广价值。
“‘南网E站’是清远供电局积极响应‘百千万工程’号召,创新发展模式,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成果。”佛冈供电局党委书记罗伟彬表示,佛冈供电局结合佛冈县自身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将融入和服务‘百千万工程’的着力点落在了‘新时代乡村电气化建设’上,将服务乡村清洁用能与新能源汽车下乡作为重点,分层、分类、分批次推进乡村电气化,探索乡村新兴业务模式,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南方电网首座“南网E站”在水头镇新联村正式投入使用,不仅让村民享受到了绿色能源带来的便利,更为乡村电气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我们计划将佛冈县打造成为新时代乡村电气化示范县。”清远供电局党委书记、副总经理江伟斌表示,清远供电局以“头号工程”的力度加快推进新时代乡村电气化建设。将全力推动佛冈县新时代乡村电气化工作,建成佛冈水头镇乡村电气化试点等示范项目,推动首批7个乡村电气化示范村、19个标准化台区建成投产,为激活县镇村活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贡献更大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不断取得新成效、新突破。
采写:张彩霞 通讯员 朱高增
编辑:罗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